一、加工中心加工是出现振纹是什么原因?
1.
外部原因的刚性,包含刀柄、镗杆、镗头以及中间衔接部分的刚性。因为是悬臂加工,特别是小孔、深孔及硬质工件的加工时,外部原因的刚性尤为重要。
2.
外部原因的刚性和动平衡相对于转动轴心,外部因素产生的质量不平衡,在转动时因不平衡的离心力的作用而导致振纹的发生。特别是在高速加工时东西的动平衡所产生影响很大。
3.
工件本身或工件的固定刚性,像一些较小、较薄的部件由于其本身的刚性缺乏,或由于工件形状的原因、由无法使用合理的压装夹具进行充沛的固定。
4.
刀片的刀尖形状刀片的形状、前角、主偏角、刀尖半径、断屑槽形状等均会导致加工时出现裂纹。
二、加工中心加工铝件有振纹?
加工中心在加工零件时,如果出现震刀纹,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在绑刀时,刀绑的太长了,所以在加工时因为刀具太长所以出现了震刀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就拆下刀,将刀绑短一点,在加工时,震刀纹就没有了。
第二种情况,加工中心在加工时XY轴摆动太快了,这种摆动也会造成震刀现象,只有把摆动速度调慢,震刀纹就没有了。
以上就是加工中心在加工时,震刀纹的解决方式
三、数控加工中心工件表面出现振纹和台阶是什么原因啊?
纹路大多不是光洁度,是振刀或者波纹度,可能因素有很多,主要还是消除振动
四、钻攻中心加工出来有振刀纹?
钻攻加工中心在加工零件时,如果出现振刀纹,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在绑刀时,刀绑的太长了,所以在加工时因为刀具太长所以出现了震刀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就拆下刀,将刀绑短一点,在加工时,震刀纹就没有了。
第二种情况,加工中心在加工时XY轴摆动太快了,这种摆动也会造成震刀现象,只有把摆动速度调慢,震刀纹就没有了。
以上就是加工中心在加工时,震刀纹的解决方式
五、加工中心加工圆出现椭圆的原因?
机床加工圆成为椭圆会有两大类原因,一种是主轴原因,一种是装夹的原因。
主轴原因是因为主轴上面的轴承坏了,外加工过程会使产品椭圆,这种椭圆而且是每一个都有的。
还有一种是装夹原因,夹头夹不紧会失圆,夹头压力不够也会椭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材料毛坯本身就椭圆
六、卧式加工中心精镗孔时颤振产生振纹,如何解决?
这个原因有很多,刀具,刀柄,转速,走刀。
我是做落地镗床的,有的时候干大活,主轴都伸到底了,主轴行程一米,加上刀柄都有一米三四,只有降低转速,走刀,基本上伸这么长出来干活都是用手磨刀了,成型刀肯定震刀。
七、加工中心铣侧面有刀纹原因?
进刀量交大,受外界振动影响,或者是刀具本身的问题。
也可能由于机床主轴与工作台不垂直造成。你可以将百分表坐及在主轴上,(旋转起成300或更大的圆),与工作台接触后手动旋转主轴检查前后左右4个方向相差多少,如果相差过大建议对机床进行维修。
八、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出现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异常的故障。此类故障隐蔽性强、诊断难度大。导致此类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机床进给单位被改动或变化
2)机床各轴的零点偏置(NULLOFFSET)异常
3)轴向的反向间隙(BACKLASH)异常
4)电机运行状态异常,即电气及控制部分故障
5)此外,加工程序的编制、刀具的选择及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加工精度异常。
1.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或改动
系统参数主要包括机床进给单位、零点偏置、反向间隙等等。例如SIEMENS、FANUC数控系统,其进给单位有公制和英制两种。机床修理过程中某些处理,常常影响到零点偏置和间隙的变化,故障处理完毕应作适时地调整和修改;另一方面,由于机械磨损严重或连结松动也可能造成参数实测值的变化,需对参数做相应的修改才能满足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
2.机械故障导致的加工精度异常
一台THM6350卧式加工中心,采用FANUC0i-MA数控系统。一次在铣削汽轮机叶片的过程中,突然发现Z轴进给异常,造成至少1mm的切削误差量(Z向过切)。调查中了解到:故障是突然发生的。机床在点动、MDI操作方式下各轴运行正常,且回参考点正常;无任何报警提示,电气控制部分硬故障的可能性排除。分析认为,主要应对以下几方面逐一进行检查。
(1)检查机床精度异常时正运行的加工程序段,特别是刀具长度补偿、加工坐标系(G54~G59)的校对及计算。
(2)在点动方式下,反复运动Z轴,经过视、触、听对其运动状态诊断,发现Z向运动声音异常,特别是快速点动,噪声更加明显。由此判断,机械方面可能存在隐患。
(3)检查机床Z轴精度。用手脉发生器移动Z轴,(将手脉倍率定为1×100的挡位,即每变化一步,电机进给0.1mm),配合百分表观察Z轴的运动情况。在单向运动精度保持正常后作为起始点的正向运动,手脉每变化一步,机床Z轴运动的实际距离d=d1=d2=d3…=0.1mm,说明电机运行良好,定位精度良好。而返回机床实际运动位移的变化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机床运动距离d1>d=0.1mm(斜率大于1);②表现出为d=0.1mm>;d2>d3(斜率小于1);③机床机构实际未移动,表现出最标准的反向间隙;④机床运动距离与手脉给定值相等(斜率等于1),恢复到机床的正常运动。
无论怎样对反向间隙(参数1851)进行补偿,其表现出的特征是:除第③阶段能够补偿外,其他各段变化仍然存在,特别是第①阶段严重影响到机床的加工精度。补偿中发现,间隙补偿越大,第①段的移动距离也越大。
分析上述检查,数控技工培训认为存在几点可能原因:一是电机有异常;二是机械方面有故障;三是存在一定的间隙。为了进一步诊断故障,将电机和丝杠完全脱开,分别对电机和机械部分进行检查。电机运行正常;在对机械部分诊断中发现,用手盘动丝杠时,返回运动初始有非常明显的空缺感。而正常情况下,应能感觉到轴承有序而平滑的移动。经拆检发现其轴承确已受损,且有一颗滚珠脱落。更换后机床恢复正常。
3.机床电气参数未优化电机运行异常
一台数控立式铣床,配置FANUC0-MJ数控系统。在加工过程中,发现X轴精度异常。检查发现X轴存在一定间隙,且电机启动时存在不稳定现象。用手触摸X轴电机时感觉电机抖动比较严重,启停时不太明显,JOG方式下较明显。
分析认为,故障原因有两点,一是机械反向间隙较大;二是X轴电机工作异常。利用FANUC系统的参数功能,对电机进行调试。首先对存在的间隙进行了补偿;调整伺服增益参数及N脉冲抑制功能参数,X轴电机的抖动消除,机床加工精度恢复正常。
4.机床位置环异常或控制逻辑不妥
一台TH61140镗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系统为FANUC18i,全闭环控制方式。加工过程中,发现该机床Y轴精度异常,精度误差最小在0.006mm左右,最大误差可达到1.400mm.检查中,机床已经按照要求设置了G54工件坐标系。在MDI方式下,以G54坐标系运行一段程序即“G90G54Y80F100;M30;”,待机床运行结束后显示器上显示的机械坐标值为“-1046.605”,记录下该值。然后在手动方式下,将机床Y轴点动到其他任意位置,再次在MDI方式下执行上面的语句,待机床停止后,发现此时机床机械坐标数显值为“-1046.992”,同第一次执行后的数显示值相比相差了0.387mm.按照同样的方法,将Y轴点动到不同的位置,反复执行该语句,数显的示值不定。用百分表对Y轴进行检测,发现机械位置实际误差同数显显示出的误差基本一致,从而认为故障原因为Y轴重复定位误差过大。对Y轴的反向间隙及定位精度进行仔细检查,重新作补偿,均无效果。因此怀疑光栅尺及系统参数等有问题,但为什么产生如此大的误差,却未出现相应的报警信息呢?进一步检查发现,该轴为垂直方向的轴,当Y轴松开时,主轴箱向下掉,造成了超差。
对机床的PLC逻辑控制程序做了修改,即在Y轴松开时,先把Y轴使能加载,再把Y轴松开;而在夹紧时,先把轴夹紧后,再把Y轴使能去掉。调整后机床故障得以解决。文章链接:数控等离子切割机 http://www.hycsk.com
九、加工中心加工出来的产品Y轴侧边出现振刀现象是什么原因?
先车床加工好内孔 平面 然后加工中心铣外形 钻孔。 量大就这么干 量小就随意了。一般在能用车床的情况下 车床速率远大于铣床。
十、加工中心铣铝件出现震刀纹?
加工中心铝件出现震刀纹,必须要检查刀具是不是探出来过长 ,刀具的刃口是否有锋利 ,切割液的润滑散热程度 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这些都没问题 就不会震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