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机床百科 > 铸造工艺流程讲解?

铸造工艺流程讲解?

一、铸造工艺流程讲解?

砂型铸造: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

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

技术特点:

1、适合于制成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毛坯;

2、适应性广,成本低;

3、对于某些塑性很差的材料,如铸铁等,砂型铸造是制造其零件或,毛坯的唯一的成形工艺。

应用:汽车的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等铸件

(2)熔模铸造(investmentcasting)

熔模铸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常称为“失蜡铸造”。

工艺流程:

熔模铸造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优点:

1、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高;

2、表面粗糙度高;

3、能够铸造外型复杂的铸件,且铸造的合金不受限制。

缺点:工序繁杂,费用较高

应用: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或很难进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涡轮发动机的叶片等。

(3)压力铸造(die casting)

压铸:是利用高压将金属液高速压入一精密金属模具型腔内,金属液在压力作用下冷却凝固而形成铸件。

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优点:

1、压铸时金属液体承受压力高,流速快

2、产品质量好,尺寸稳定,互换性好;

3、生产效率高,压铸模使用次数多;

4、适合大批大量生产,经济效益好。

缺点:

1、铸件容易产生细小的气孔和缩松。

2、压铸件塑性低,不宜在冲击载荷及有震动的情况下工作;

3、高熔点合金压铸时,铸型寿命低,影响压铸生产的扩大。

应用:压铸件最先应用在汽车工业和仪表工业,后来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如农业机械、机床工业、电子工业、国防工业、计算机、医疗器械、钟表、照相机和日用五金等多个行业。

(4)低压铸造(low pressure casting)

低压铸造:是指使液体金属在较低压力(0.02~0.06MPa)作用下充填铸型,并在压力下结晶以形成铸件的方法.。

工艺流程:

技术特点:

1、浇注时的压力和速度可以调节,故可适用于各种不同铸型(如金属型、砂型等),铸造各种合金及各种大小的铸件;

2、采用底注式充型,金属液充型平稳,无飞溅现象,可避免卷入气体及对型壁和型芯的冲刷,提高了铸件的合格率;

3、铸件在压力下结晶,铸件组织致密、轮廓清晰、表面光洁,力学性能较高,对于大薄壁件的铸造尤为有利;

4、省去补缩冒口,金属利用率提高到90~98%;

5、劳动强度低,劳动条件好,设备简易,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应用:以传统产品为主(气缸头、轮毂、气缸架等)。

(5)离心铸造(centrifugal casting)

离心铸造:是将金属液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填充铸型而凝固成形的一种铸造方法。

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优点:

1、几乎不存在浇注系统和冒口系统的金属消耗,提高工艺出品率;

2、生产中空铸件时可不用型芯,故在生产长管形铸件时可大幅度地改善金属充型能力;

3、铸件致密度高,气孔、夹渣等缺陷少,力学性能高;

4、便于制造筒、套类复合金属铸件。

缺点:

1、用于生产异形铸件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2、铸件内孔直径不准确,内孔表面比较粗糙,质量较差,加工余量大;

3、铸件易产生比重偏析。

应用:

离心铸造最早用于生产铸管,国内外在冶金、矿山、交通、排灌机械、航空、国防、汽车等行业中均采用离心铸造工艺,来生产钢、铁及非铁碳合金铸件。其中尤以离心铸铁管、内燃机缸套和轴套等铸件的生产最为普遍。

(6)金属型铸造(gravity die casting)

金属型铸造:指液态金属在重力作用下充填金属铸型并在型中冷却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成型方法。

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优点:

1、金属型的热导率和热容量大,冷却速度快,铸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比砂型铸件高15%左右。

2、能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和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铸件,并且质量稳定性好。

3、因不用和很少用砂芯,改善环境、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降低劳动强度。

缺点:

1、金属型本身无透气性,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导出型腔中的空气和砂芯所产生的气体;

2、金属型无退让性,铸件凝固时容易产生裂纹;

3、金属型制造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因此只有在大量成批生产时,才能显示出好的经济效果。

应用:金属型铸造既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铝合金、镁合金等非铁合金铸件,也适合于生产钢铁金属的铸件、铸锭等。

二、机床床身的铸造工艺及其应用

机床床身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机床的稳定性和加工精度。床身的铸造工艺是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将介绍机床床身铸造工艺以及其应用。

1. 机床床身铸造的工艺流程

机床床身的铸造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模具制备、熔化与浇注、凝固与冷却、清理与后处理等多个步骤。

首先,根据机床床身的设计要求,制作合适的铸造模具。模具可以采用砂型、金属型或陶瓷型等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方法。

然后,通过熔炼金属材料,如铸铁、铸钢等,将金属熔化成液态,并进行浇注到模具中。

接着,熔化的金属在模具中逐渐凝固成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床身。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合适的冷却速度,以保证床身的内部结构和外观质量。

最后,清理和处理床身的表面,去除可能产生的气孔、夹杂物和铸造缺陷,使床身表面光滑细致。

2. 机床床身铸造的材料选择

机床床身的铸造材料一般选用铸铁、铸钢、铝合金等。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铸铁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疲劳性能,适用于一些大型机床。而铸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高速切削和重负荷工况下的机床。

铝合金床身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好等特点,适用于一些轻型和高速运动的机床。

3. 机床床身铸造工艺的应用

机床床身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机床制造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机床对床身的要求不同,铸造工艺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车床和铣床要求床身具有高刚性和稳定性,可以采用铸铁和铸钢材料进行铸造。

而精密加工类的机床,如磨床和镗床,对床身的精度要求更高,常常采用铸钢材料进行铸造。

此外,一些特殊用途的机床,如数控机床和高速加工中心,对床身的轻量化要求较高,可以考虑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床身。

总之,机床床身的铸造工艺是机床制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直接关系到机床床身的质量和性能。通过合适的铸造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机床的稳定性、刚性和加工精度。

三、机床铸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机床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而机床的铸造技术更是机床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介绍机床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相关的应用领域以及技术创新方向。

1. 机床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床铸造技术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最初的机床铸造是采用传统的手工铸造方法,速度慢、质量不稳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开始引入更先进的铸造技术,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床铸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床铸造技术也迎来了新的突破。尤其是数控铸造技术的出现,使得机床铸造过程更加精确、高效。同时,新材料的应用、模拟仿真技术的发展等都为机床铸造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机床铸造技术的应用领域

机床铸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业领域。首先是机床制造,机床铸造是机床制造的基础,高质量的铸造件为机床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保障。其次是汽车制造,铸造件在汽车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发动机、底盘等部件都离不开铸造技术的支持。再次是航空航天领域,高精度、高强度的铸造件在飞机制造、火箭发动机等方面应用广泛。

除此之外,机床铸造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冶金、能源、轨道交通等行业。铸造件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设备性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机床铸造技术的创新方向

机床铸造技术的创新是推动整个制造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当前,机床铸造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 高新材料的应用:如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等,用于提高铸造件的强度和耐磨性。
  • 精密铸造技术:通过提高模具制造精度、改善液态金属流动性来实现铸造件的高精度加工。
  •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引入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等技术,提高机床铸造的自动化程度。
  • 绿色环保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废气废水排放,推动机床铸造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这些创新方向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机床铸造技术的水平,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了解了机床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创新方向。机床铸造作为机床制造的重要环节,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床铸造技术将继续不断创新,为制造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了解机床铸造技术有所帮助。

四、机床电路维修实例讲解?

以下是一种机床电路维修实例:

故障描述:数控车床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出现闪断现象。

维修过程:

1.检查电源线路,发现电源线路没有问题,电源正常供电。

2.检查控制器电路,发现控制器电路也没有问题。

3.检查原机床电路,发现一些连接线路松动,重新连接线路,但仍有闪断现象。

4.检查机床电机,发现电机绕组有损伤,故需要更换电机。

5.更换新电机后,机床电路闪断现象解决。

维修结论:机床电机故障导致机床电路出现闪断现象,更换新电机解决故障。

五、机床基础知识讲解?

机床的定义  

机床是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或工件进行加工,使之获得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机器。

机械产品的零件通常都是用机床加工出来的。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是能制造机床本身的机器,这是机床区别于其他机器的主要特点,故机床又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

二、机床的分类

金属切削机床,主要用于对金属进行切削加工;

木工机床,用于对木材进行切削加工;

特种加工机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工件进行特种加工;

锻压机械。狭义的机床仅指使用的最广泛、数量最多的金属切削机床。

1、金属切削机床可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多种类型。

1.1按加工方式或加工对象可分为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花键加工机床、铣床、刨床、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锯床和刻线机等。每类中又按其结构或加工对象分为若干组,每组中又分为若干型。

1.2按工件大小和机床重量可分为仪表机床、中小型机床、大型机床、重型机床和超重型机床;

1.3按加工精度可分为普通精度机床、精密机床和高精度机床;

1.4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操作机床、半自动机床和自动机床;

1.5按机床的自动控制方式,可分为仿形机床、程序控制机床、数字控制机床、适应控制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

1.6按机床的适用范围,又可分为通用、专门化和专用机床。

1.7专用机床中有一种以标准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按工件特定形状或加工工艺设计的专用部件组成的自动或半自动机床,称为组合机床。

1.8 对一种或几种零件的加工,按工序先后安排一系列机床,并配以自动上下料装置和机床与机床间的工件自动传递装置,这样组成的一列机床群称为切削加工自动生产线。

1.9柔性制造系统是由一组数字控制机床和其他自动化工艺装备组成的,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可自动地加工有不同工序的工件,能适应多品种生产。

机床是机械工业的基本生产设备,它的品种、质量和加工效率直接影响着其他机械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以及所拥有机床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半自动铸造生产线和自动生产线区别?

半自动是人和机器一起生产,全自动就是机器一条龙生产

七、铸造砂造型生产线有哪儿些?

从类别上说,有垂直分型的挤压线----以丹麦的迪莎线为代表;水平分型的,有高压多触头线----以德国的kw线为代表,有气冲线,有静压线,有威震加压线,有射压线---如亨特线、日本的新东线等。

八、铸造机床床身应采用的退火方法?

我想床身的退火,主要是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所以温度可以选择在650摄氏度以下,350摄氏度以上的区间,这样既不改变原有的组织,又能不产生脆性!个人这么认为。

九、机床g代码讲解及使用?

G代码是一种标准的数控编程语言,用于控制机床的运动。G代码中包含了许多指令,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刀具半径补偿等,可以用来描述工件的形状和尺寸。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G代码及其含义:

G00 - 快速定位指令。该指令用于将机床移动到指定的位置,通常用于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快速的位置调整。

G01 - 直线插补指令。该指令用于将机床沿着指定的直线路径移动,直到到达下一个点。

G02/G03 - 圆弧插补指令。该指令用于将机床沿指定的圆弧路径移动,其中G02表示顺时针圆弧,G03表示逆时针圆弧。

G04 - 延时指令。该指令用于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短暂的延时,以便让机床进行必要的调整。

G17/G18 - 选择工作坐标系。该指令用于选择机床的工作坐标系,其中G17用于选择X-Y坐标系,G18用于选择XYZ坐标系。

G21/G22/G23/G24 - 选择单位制。该指令用于选择机床的单位制,其中G21用于选择英制单位制,G22用于选择米制单位制,G23用于选择毫米制单位制,G24用于选择英寸制单位制。

G40/G41/G42/G43 -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该指令用于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刀具半径补偿,其中G40表示关闭刀具半径补偿,G41表示在圆弧插补时进行刀具半径补偿,G42表示在直线插补时进行刀具半径补偿,G43表示在G41和G42的基础上再进行刀具半径补偿。

使用G代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机床的G代码指令必须符合ISO标准,否则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在使用G代码指令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指令和参数。

在使用G代码指令时,需要注意机床的安全问题,避免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十、cnc数控机床代码讲解?

您好,CNC数控机床代码是一种用于控制数控机床运动的程序代码。该代码通过指令来告诉机床如何进行加工操作,包括切削速度、刀具路径、加工深度等。下面是对CNC数控机床代码的一些讲解:

1. G代码:G代码是CNC机床代码的核心部分,用于定义机床的运动方式和功能。例如,G00表示快速定位,G01表示直线插补,G02和G03表示圆弧插补等等。不同的G代码代表了不同的加工操作。

2. M代码:M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辅助功能和设备,例如刀具的换刀、冷却液的开启和关闭等。M代码通常用于辅助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操作。

3. X、Y、Z坐标轴:X、Y、Z坐标轴用于确定机床上刀具的位置和方向。通过指定不同的坐标轴数值,可以将刀具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和方向,从而实现不同的切削操作。

4. F切削速度:F切削速度指定了刀具的进给速度,即每分钟切削进给量。通过调整F切削速度,可以控制切削过程中的进给速度,从而实现不同的加工效果。

5. S主轴转速:S主轴转速用于控制刀具的转速。通过调整S主轴转速,可以控制刀具的转速,从而实现不同的切削效果。

CNC数控机床代码的编写需要了解机床的操作和加工要求,以及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编写好的代码可以通过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进行加载和执行,从而实现相应的加工操作。